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教育与宣传 >> 正文

拚生一击报君恩,死后千秋大节存

发布者:广大纪宣 [发表时间]:2019-03-15 [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 [浏览次数]:

悠悠华夏,盛载辉煌

仁义忠信,先辈曾将千古传唱

如今,谁又在流浪

带着它们彳亍彷徨

寺外焚香,诵着财富幻想

半尺神翕,竟无处安放

可曾记得有个名字叫作

应方

终有一天

将重拾颜鲁治世之伟想

以吾之行 ,将我民族精神延续昌旺!

——题记

据悉,2月28日,“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览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览结束,已安全返回台北故宫博物院。

undefined

文史学者孙钦良介绍,《祭侄文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写于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乱第3年的作品。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曾收藏它,将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行书第二”。而因为《兰亭集序》被书法界鉴定为后世摹写,并非王羲之真迹,所以也有人称颜真卿的这幅作品实属“天下行书第一”。

而在日本,即将展出该帖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也将这次展览定名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undefined

这一纸大唐传奇,是华夏之重宝,先烈之精神,它跨越历史长河再现世人眼前,背后是满纸的斑斑血泪,字里行间洋溢着民族气节与傲骨。

小编今天想与大家聊的正是——《祭侄文稿》,除了聊它是被世人称赞的书法艺术大作,更想与读者探讨这被称为天下第一等象征“气节”的顶级珍贵文物背后的深刻含义。

大唐书魂,为官有声

undefined

据《旧唐书•颜真卿传》记载: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五代祖之推,北齐黄门侍郎。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这其中谈到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后面因受杨国忠排挤,753年被外放为平原太守。平原即现在的山东陵县,正处于安禄山的辖区之内。

就杨国忠这个人来说,小编忍不住用“专权误国,好大喜功”来形容此人,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爱,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愈演愈烈,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点击观看“安史之乱”动画:

视频转载自网络

颜真卿到任后,察觉到安禄山有谋反的迹象,便借口防备雨灾,加固了城墙,疏浚了城壕,并私下招募年轻的壮丁,储存粮食等物资。为即将到来的战乱做足了准备。为了迷惑安禄山,颜真卿还装作一副不懂时局的文士样子,每日只顾与他人饮酒赋诗。

当安禄山起兵反叛之际,大唐兵败如山倒。《旧唐书•颜真卿传》中说: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到报告说颜真卿在前线抵抗安禄山大军后,“大喜,顾左右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安史之乱中,颜真卿被共推为统帅,集合了20万大军,成为安禄山的后方大患。

当时比颜真卿大17岁的颜杲卿,正是安禄山属下,并被告知“犄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而后他们里应外合,要塞土门的收复,使得河北的十七郡又都归附了朝廷。颜真卿一举切断了叛军西进长安之路。

就在此时,安禄山乘机指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常山城陷,颜杲卿等人被贼人捉住,送到洛阳,于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天津桥,屠戮了颜杲卿一门三十余口,包括他的儿子颜季明。

颜真卿禁不住老泪纵横,心中激起对叛贼的无比义愤。后又感于家族的覆灭,因而撰文作祭,挥笔写成《祭侄文稿》。

请横屏观看:

undefined

麻纸墨迹 28.3cmx75.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文稿中,满纸纵横涂改,用笔连绵不绝,元代张晏观看《祭侄文稿》后,说:“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点击观看专家解析:

该视频转载自网络,望读者能细细观看一番

从艺术角度上讲,《祭侄文稿》是在悲伤、愤怒的情况下的发泄,情绪的变化无意识的导致了运笔节奏的跌宕起伏,书法线条苍茫沉雄,将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同时它契合了一定的历史背景与人物情绪在里面,是人格之美、书法艺术之美完美结合之典型。

undefined

开头交代时间背景: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颜真卿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心情较为严肃平静,书写心态意味浓厚,且墨色凝重,以至于后面情绪爆发,心情的复杂完全可以展现,面对颜氏一家三十几口殉国,国难,家仇,他悲愤的情绪逐渐显露,行笔的速度逐渐加快,跌宕起伏起来。

undefined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此八字落笔之时,侄儿季明俊朗的容颜,历历在目。

在颜真卿眼中,侄子是宗庙中的重器,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可现实之中,生者已不见,黄泉永相隔。

undefined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前面提到“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平原即现在的山东陵县,常山为河北正定县西南。

当颜真卿书及此时,回想仁兄颜杲卿将自己置身火海,而将他留于平安之地。再加上季明也葬身于此,后颜真卿带着侄儿泉明多方寻找亲人遗骸,最终只找到颜杲卿的一只脚,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骨。

undefined

从“天不悔祸”开始,字体渐渐变大,笔墨渐浓,与初写时的落笔冷静,字字笔墨饱满截然不同,第二次出现“呜呼哀哉”时,手稿中显得非常凌乱、行列不清、由行书过渡草书,“首榇”二字进行了多次修改。

undefined

可见颜真卿面对着季明的头骨书写,悲情所至执笔凝噎,此时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往昔岁月中对仁兄的手足情之真,爱之切,对还未一夜看尽长安花,那么年轻就殉国的侄儿,“念尔遘残,百身何赎““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愧疚!自责!痛心!

undefined

这里提到的”孤城围逼,贼臣不救“,四字下笔狠重,收笔迅捷,可见至此时 颜真卿的哀愤之情已至最强点。

不仅展现了当时战乱的情况危机,更多的是颜真卿用到了”贼臣“来抨击那些宁保全自己,也见死不救,毫无家国天下之气节的臣子。

安史之乱过后,时间流转至784 年,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朝中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们,可以不动用军队。”

皇上同意,满朝官员都吓呆了。李勉听说这事,认为损失一位老臣会给朝廷带来羞辱,就秘密奏本请求留住。又派人在路上拦阻,没有赶上。

据《旧唐书•颜真卿传》记载当时: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

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

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诸贼不敢复出口。

叛军在宴会上绑住颜真卿,逼迫他看着叛军亵渎朝廷政事取乐。

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我现年龄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那些叛贼们不敢再说那样的话了。

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颜 氏 一 门 忠 烈。在兴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叛军缢杀了颜真卿,享年七十七岁。

颜真卿在758年写出此帖之后,现能查考到的最早的藏家为北宋的李士衡。这数十行尚未湮没在历史中的文字,半个盛唐最终在落笔时轰然崩塌……在其后的千年岁月里他陪伴了我们民族的几多浮沉。

如今,时隔多年它——《祭侄文稿》再现于世。天皇仔细欣赏一番后感慨说,“没想到这么好地保存下来”。美智子皇后则赞赏:“珍贵的东西啊。”

在这次议论纷纷的展出事件中,我们作为泱泱华夏中的炎黄子孙更能懂得,《祭侄文稿》在血脉的传承中如明灯一般照亮我们度过最艰难的岁月。那份家国情怀显露无遗。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更是整个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历史文明的具化体现。

undefined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卷流传千年的黄纸对我们如此珍贵,出现在《祭侄文稿》的“子孙保之”四字,当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