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教育与宣传 >> 正文

被“两高”点名的贪官,有人受贿5.4亿元!报告干货速览→

发布者:广大纪宣 [发表时间]:2024-03-08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3月8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备受关注的“两高”报告出炉

一些反腐大案写入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对腐败犯罪依法严惩,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2.4万件2.7万人,同比增长19.9%,依法惩处沈德咏、盛光祖、李文喜等30名原中管干部,赃款赃物一律追缴。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严惩多次、巨额、向多人行贿犯罪。审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没收违法所得特别程序案38件,追缴违法所得4.5亿元及价值数亿元房产等,坚决打破腐败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的迷梦。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万人,已起诉1.8万人,其中原省部级以上干部25人。指导湖北检察机关办理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已起诉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等15人。

“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原行长许国俊贪污挪用巨额公款后潜逃国外20年,经持续追逃被强制遣返,广东检察机关依法起诉后其被判处无期徒刑,彰显有逃必追的坚定决心。”

沈德咏

曾称“累并快乐着”,获刑15年

沈德咏曾在司法系统工作多年,曾任最高法副院长。2018年6月,离任最高法之际,沈德咏曾通过最高法全体干警的办公平台发了一份《离职告别书》,自称“我始终如一、问心无愧,真实地做了一回自己,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感觉”。

2022年9月,官方通报沈德咏被“双开”。他被指“罔顾党中央三令五申,大肆干预插手司法活动,从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沦为法律秩序的践踏者,严重破坏司法公信力”“公器私用,纵容默许亲属、秘书利用其职务影响充当司法掮客”“丧失纪法底线,执法犯法、靠案吃案,大搞司法腐败、权钱交易”等。

去年8月4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十三届全国政协原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沈德咏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沈德咏有期徒刑15年。

盛光祖

铁总首任“掌门”,获刑15年

盛光祖生于1949年4月,在铁路系统工作30余年,曾任铁总首任“掌门人”。2022年9月,官方通报其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他被指将公权力当作攫取私利的工具,“靠海关吃海关”“靠铁路吃铁路”,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去年12月12日,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盛光祖获刑15年。

李文喜

受贿5.4亿元,被判死缓、终身监禁

李文喜生于1950年3月,曾长期在辽宁省公安系统工作。2021年7月,官方通报其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他被指“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获取巨额矿产收益”“执法犯法,利用执法司法权谋取私利”等。

法院审理查明,2006年至2021年,李文喜收受他人所送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5.4亿余元。

去年1月,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李文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查扣在案的李文喜受贿所得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陈戌源

收李铁200万元助其出任国足主教练

陈戌源出生于1956年7月,2019年8月当选为中国足协主席,同年12月又担任了中国足协党委副书记。

2022年11月,中国男足原主教练李铁被查,此后足坛一系列官员落马。2023年2月,陈戌源被查。今年1月,反腐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披露了陈戌源等人的案情细节。

任职几年间,陈戌源收受多家俱乐部钱财累计达数千万元。而在推荐李铁当男足国家队主教练一事上,他收了武汉卓尔俱乐部200万元行贿款。

陈戌源被指2010年至2023年利用担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中国足球协会换届筹备组组长、中国足球协会主席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项目承揽、投资经营、赛事安排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8103万余元。

今年1月29日,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陈戌源受贿一案。陈戌源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许国俊

“红通人员”,外逃20年被遣返

许国俊系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原行长,于2001年逃匿境外,2021年被强制遣返回中国。

“中行开平案”事发在2001年,当时被称为新中国最大的银行资金盗窃案,涉案的中行开平支行前后三任行长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三人出逃。

2004年4月,余振东回国受审,后获刑12年。2018年7月,许超凡回国受审,后获刑13年。2021年,许国俊被强制遣返回国。

经审理查明,1993年至2001年,被告人许国俊利用职务便利,伙同许超凡、余振东等人,采用办理虚假贷款套取银行资金、占用公司正常还贷资金或直接转款等手段,贪污公款共计折合人民币9亿余元,挪用公款共计折合人民币14亿余元。最终,法院对其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犯罪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缴。

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

还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高法工作报告极简版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收案21081件结案17855件。同比分别增长54.6%、29.5%。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收案4557.4万件,结案4526.8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5.6%、13.4%。

  • 促进公共安全治理。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2万件6.2万人,对杀害多人、潜逃多年的劳荣枝依法核准、执行死刑。

  • 最高人民法院制发1至5号司法建议,涵盖保护电影知识产权方面,以能动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 助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针对信用卡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持续增长,发出2号、4号司法建议。

  • “钓鱼式维权”须遏制。针对某公司以不当经营方式诱发大批量“侵权”的行为,法院认为靠索赔获利不应支持,批量诉讼应声而落。

  • 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典型案例,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规则,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上下楼难题。

  •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4.2万件,同比下降10.2%。

  • 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发布2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

  • 从严惩治网络暴力。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

  • 法律和伦理底线不容挑战。对姐弟坠亡案被告人张波、叶诚尘依法判处死刑。

  • 久久为功解决执行难。注重区分失信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对有能力履行却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 强化人权和诉讼权利保障。各级法院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39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同比分别增长31.4%、22.4%。

  •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高法会同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等13家单位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 坚持办案就是治理。制发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针对“知假买假”索赔发布典型案例,延宕20多年“知假买假”裁判标准不一问题得到规范。

  • 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要持续落到实处。

  • 与最高检、司法部、全国律协建立“四方会商”机制,推动解决制约律师作用发挥的堵点难点问题。

  •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创建“人民法院案例库”,法官办案必须参考;同时向社会开放。建立贯通四级法院的“法答网”,及时解答法官提出的法律适用问题。

2024年,坚持能动司法,狠抓提质增效,完善监督体系将是各级法院的工作重点。

最高检工作报告极简版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425.3万件,同比上升28.9%。

维护稳定促发展

  • 批捕72.6万人,起诉168.8万人

  • 起诉涉黑涉恶犯罪1.5万人

  • 起诉严重暴力犯罪6.1万人

  • 起诉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诈骗、毒品犯罪35万人

  • 起诉原省部级干部25人

  • 起诉金融、医疗领域职务犯罪348人580人

  • 起诉行贿犯罪2593人

  • 起诉洗钱犯罪2971人

  • 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帮信罪14.7万人、网络赌博犯罪1.9万人

  • 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

检察履职保民生

  • 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犯罪4750人

  • 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犯罪1.3万人

  • 起诉故意伤医扰医犯罪226人

  • 起诉污染环境犯罪3831人、破坏资源保护犯罪3.5万人

  • 各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包案办理信访案件4.6万件

  • 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7万人

  • 对涉罪未成年人依法附条件不起诉3.1万人;犯罪严重的,依法起诉3.9万人

  • 起诉侵犯妇女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犯罪4.6万人

  • 起诉家庭暴力犯罪563人

  • 起诉恶意欠薪犯罪1082人,追索欠薪3.8亿元

检察监督促公正

  • 监督侦查机关立案、撤案13.9万件

  • 提出刑事抗诉7876件,法院审结后改变率79.9%

  • 督促收监执行3652人

  • 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4万件,法院审结后改变率88.4%

  • 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4.5万件

  • 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1976人,同比上升36.5%

2024年,依法服务高质量发展、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等将是全国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